作者簡介
張文革,一印公司印務中心平印車間質檢員。熱愛閱讀與寫作,愛好門券收藏與騎行,在覽閱山水之間,品讀歷史人文。詩歌作品《牽掛》斬獲集團公司組織開展的“新春·新愿景”詩歌作品征集、評選活動一等獎,曾在《保定晚報》收藏周刊發表文章,在門券收藏研究網發表多篇文章。
太行深處 嶺南村
探訪緣慕名
暮秋時節 色斑斕
漫山染蒼黃
點點橙紅 襯山嶺
柿果綴枝頭
老屋猶存 時光凝
靜謐人留連
戀秋慕春 佳絕處
再訪于翌春
仲春花信 顏燦爛
山谷著桃紅
片片紅雨 花如海
桃花麗新彩
小村煥然 春色濃
人醉村中景
嶺南村,隸屬于保定市滿城區坨南鄉,距離市中心40余公里,是一個群山環抱的美麗山村。
仲春時節,一處真實版的“桃花源”之地。由此門入,但見夾道桃花盛開,有豁然開朗之感。停車駐足,賞花拍照,陶陶然、不亦樂乎。
一位和善的老大娘熱情地指點我們采摘一種名喚“落(lào)花甜”的柿子,果型較小,嘗之汁稠味甘,回味感頗佳。透過此等善小之事,可見民風的淳樸和厚道。
時隔數月,仲春再入村中,晴日里、春光中、氣息純凈,感覺村容村貌更加干凈整潔了。有村民正在埋頭規整田地,辛勤的勞作融入充滿美好的希冀。山巒之上新綠片片,枝頭的桃花妖嬈艷麗,襯托出晴空更加的幽遠澄明。徜徉在散發著勃勃生機的春景里,分明是做“畫中游”。這就是我們入村的第一感受:凈!
美麗新農村的畫卷已經鋪展開來……
聽那位老大娘說,圖中牌樓建于上世紀70年代初。時常修整仍然保持著原來的模樣,“大海航行靠舵手”、“毫不利己、專門利人”的口號依稀可見,仿佛回到了那個充滿激情的火紅年代。毗鄰此處的坡上坡下遺落著多處以本地石材為建筑材料的老屋,均是因地制宜的典范。時代的音符在這里劃出一個重重的休止符,我們仿佛穿越了時光的隧道,久久沉浸其中……
時光在這里凝結、歲月的印記在這里烙實,那個永遠值得銘記的年代,有你在見證!
光陰荏苒、日月穿梭,百姓的心中永遠擁有那么一顆“不落的紅太陽”!
聽,秋風過處,山之深處蕭蕭落葉之聲,盈耳。小山村的靜謐,豈容高聲語。去歲山路之行,三人車距漸遠,各享靜秋。
這就是我們初次入村時的感受:“靜”!
花信之風依次將百花喚醒,花的視覺盛宴一一呈上。時光好,須及春。要珍惜,莫負了。
還記得這老屋嗎?秋日里些許蕭瑟,老枝上的兩點榴紅,點映出曾經的繁盛,是不甘是難舍,是……
今春,屋前的場院已經辟為田地。山村,寸土寸金,哪容半寸擱置撂荒。今朝鋤地播種,明日收獲滿滿。
過老屋,上山坡。回首西北望,兩座電力輸送鐵塔之間的鵝黃色山嶺,在片片桃紅和起伏的山巒中分外顯眼,小山村的得名就因在此山之陽南方,而得名:嶺南村。村名出處,在進入村口后,路遇一對正收拾農具的中年村民夫婦,向其打探后得知的,之后再無遇他人,無法再次求證。
秋日山色烏蒙,同一走向的山峰連綿不斷;春日山巒青綠,片片桃紅陳雜;這座獨向的孤峰卓立,吸引著我們的眼球。你獨享寧靜、彰顯自守,作為“仁者”的象征,我想:你,應該有一個不同凡響的名字吧?
我們的騎行路線,山路隨山勢起伏。上坡的堅持,下坡的快感;上的毅力,下的謹慎;這是體驗一種經歷,逆順之間、峰谷之中,領悟自在心中。
感受自由與無束的馳騁,喜歡在路上的感覺。秋風陣陣,山路迢迢,放逐自我。快意間,幾聲吶喊從嗓間迸出!
蔚藍色的蒼穹下,感受山川之雄偉壯闊。登臨山峰之巔,總有意想不到的風景呈現在你的視野中。
一路攀升騎行,一路移步換景的佳處。桃紅盡染峰巒,何止千畝?如不是親眼所見,滾滾桃紅翻作浪的氣勢,是無法想象的……
恨拙筆,無能描述!
嶺南之春秋,各具韻味。
待到杏黃桃紅,碩果滿枝之時,再來分享豐收的甜美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