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們的身邊,有這么一些普普通通的工人師傅們,他們不變的善美行,感動溫暖著一顆蒼老的心。
孫曉春,郝艷軍,計忠賢,張學軍,喬擁軍,鄭建彬,陳杰,梅玉民,張釗,白志強,李建宇長達十八年照顧離世同事的父母,他們的感人事跡受到市民的充分肯定,榮獲保定市文明辦組織開展的9—12月份“保定好人”(團體)榮譽稱號。
河北新華第一印刷有限公司機修車間的員工王玉海人稱海子,1996年10月的一天,感到身體不適,他匆匆趕到河北職工醫學院附屬醫院檢查,得到的檢查結果是直腸癌。這對于一個二十七歲的青年而言,無疑是一件晴天霹靂般的噩耗。家人與同事的鼓勵和醫院的積極治療都沒能挽留住這個年輕的生命,海子還是在1997年的10月離開了這個世界。海子家里有兄弟三人,母親沒有工作,而哥哥和弟弟都是保定地質物理勘察院的普通員工,由于工作性質的原因,兩個人頻繁出差在外地,很少回家,平時只有海子在父母身邊照顧左右。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劇已經讓兩位年邁的老人痛不欲生。看著老兩口悲痛的神情,車間里的十一位同事心里都有說不出的難受。他們幫忙料理了海子的后事,堅定的對老人說:“您就把我們當做您的兒子吧,有什么事都盡管找我們!您失去了一個兒子,可我們十一個都是您的兒子。”說完這話,每個人的眼眶都濕潤了。大家紛紛留下了自己的聯絡方式,并叮囑老人有事沒事經常聯系。他們深知海子在老兩口心中的地位是無法替代,也深知自己所能達到的力量是如此單薄,卻還是想努力些、更努力些,讓這個不幸的家庭再一次感受到溫暖。
每個人的愛大多數都給了自己的家庭,在社會的人流里擺出一副冷漠的面孔。在這之前,海子的父母像我們一樣,根本不曾奢望會有人把他事當做己任,承擔起自己兒子的責任。而就是他們這一群人,學著承擔,學著付出,學著把自己的幸福分給這個家庭,學著把兄弟的責任扛到自己的肩上,只為九泉下海子的安心,人世間老人的幸福。
在接下來的日子里,海子的父親難承喪子之痛,身體健康狀況越來越差。海子的兩兄弟雖然心里著急,卻無奈常常出差在外。在海子去世一周年祭日的時候,大家帶著米面油和水果去探望了他的父母,再三叮囑老兩口生活里無論有什么事情、什么難處,都一定要打電話告訴他們。回來的路上大家決定除了平時有事隨叫隨到以外,每年10月份大家都要聚齊了一起探望老人。他們不怕辛苦和繁瑣,只是怕老人的客氣和拘謹,怕老人始終把自己當成外人,哪怕是細微的距離,也會讓他們無法完成海子應盡的孝道,沒有辦法照顧好這個家庭。
1999年,海子的父親突發腦血栓,半個身子都沒有了知覺,說話也含糊不清。十一位同事在得知消息后第一時間趕到了家里,有人把自己了解到的關于治療腦血栓的信息告訴老人,有人把知道的藥物向老人說明,大家七嘴八舌熱切而焦急地討論著,目的都只有一個——讓海子父親的病能盡快的好起來,不能再讓這個不幸的家庭雪上加霜了。因為并發癥,老人的行動舉止已經很僵硬遲緩了,但聽著大家的言言語語,他還是忍不住嗚嗚咽咽地哭了起來。看著這一群人忙里忙外地跑前跑后,他就仿佛看到了海子焦急的詢問和耐心的照料。他想兒子,更感謝兒子,感謝兒子有這樣一群同事、朋友,讓這個家庭始終熱鬧、溫馨。
臨走之前,海子的母親執意要請大家吃頓飯,但被大家婉言謝絕了。十八年來他們沒有在這個家里吃過一頓飯,因為大家始終都認為這是自己應該做的事情。
2001年的大年初五,噩耗傳來,海子的父親因病去世了。十一位同事幫忙料理了后事、安撫好海子家人后,才回到自己的家庭安心過年。2006年,喜訊傳來,海子的弟弟要結婚了。大家又興高采烈、忙前忙后地為海子的弟弟操辦了一個圓滿的婚禮,還集資送了一臺微波爐給這個小家庭。大家看著海子的弟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,就像看到自己的弟弟安下了家那樣快樂、美滿。2010年,海子的母親給每個人用毛線織了一個手袋,親自送到每一個人的手里,感謝大家這么多年的關心和照顧。她深情地說:“孩子們,海子去世這么多年了,老話說‘人走茶涼’,可是你們從沒有忘記我,還惦念著我。我精神狀態比以前好多了,已經沒事了,真是給你們添麻煩了。”老人的這番話讓每個人心里都感動而難過,若海子還在,該有多好!大家下定決心,一定要照顧好海子在這個世界上最后的牽掛——他的母親,把這份愛心永遠延續下去。
今年是海子離開這個世界的第十八個年頭,也是這群人堅守他們承諾的第十八年。因為工作關系的變動,這其中有些人已經調離了機修車間,但每到約定的日子,大家還會一起去探望老人。常來常往,街坊鄰居對這些面孔都已經非常熟悉:“這些孩子每年都來海子家探望,一晃都快二十年了,真是好樣的!”
那個黑暗的日子起,孫曉春等人就從未停止過對海子父母的照顧,歲月的變化,不變的堅守。
|